襄陽日報訊(全媒體記者李興會 張偉)12月25日下午,在宜城市鄭集鎮的一片麥田里,襄陽市植保站站長黃朝炎等8名技術人員一字排開,開展小麥條銹病普查工作。截至發稿時,襄陽已有4個縣(市)發現小麥條銹病,見病時間和點數較常年偏早、偏多,這意味著明年的小麥條銹病監測與防控仍需高度重視。
去年12月6日,市植保站率先在樊城區牛首鎮黃豐村的麥田里發現小麥條銹病癥狀。后經普查,這次條銹病發生比常年早20天。到今年3月下旬,全市統計發生面積382.36萬畝,占小麥種植面積近70%,沿漢江兩側100%發病,是1990年以來我市小麥病情最重、涉及區域最廣的一次。
小麥條銹病是高空氣流傳播的重大流行性病害,具有突發性強、蔓延速度快、監測難度大、危害損失重等特點。病菌冬季隨西北氣流從甘陜麥區傳入鄂西北麥區,在襄陽經過冬春季節繁殖,天氣轉暖后隨西南氣流傳入河南,影響河北、山東等地。
黃朝炎稱,襄陽是全國小麥條銹病發展的過渡地帶,又是冬春氣流轉換的“咽喉”,如果襄陽“失守”,將殃及豫、冀、魯等小麥主產區。因此,把條銹病阻截在襄陽境內,就是為全國糧食安全生產作貢獻。
當時,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怎么辦?3月6日,我市組織農業部門用融媒體直播方式召開小麥條銹病防治工作現場會,各縣(市、區)采取“多群同播”、微信群直播等形式多樣的“云端培訓”,實現200多萬人次在線學習。此舉開全國之先河。
之后,我市組織全市180家植保專業合作社,用無人植保機、噴桿式噴霧機噴灑農藥,開展統防統治,面積達1548.78萬畝次。同時,帶動小麥種植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開展病蟲普防普治、群防群治。
3月25日,全國農技服務中心召開全國小麥中后期病蟲趨勢網絡會商會,襄陽市在會上作典型發言。
這是一場成功的夏糧豐收保衛戰。今年7月底,市統計局發布數據,我市當年夏糧總產38.62億斤,增產近6000萬斤。另據大河報網消息,緊鄰襄陽的黃淮小麥主產區河南南陽夏糧喜獲豐收,小麥總產達84.57億斤。“增產來之不易。”黃朝炎說,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小麥重大病蟲害雙重壓力下,我市用非常之舉筑牢了長江流域百億斤糧食大市基礎,大幅度壓低了向黃淮小麥主產區傳播的條銹病菌源基數,為保障全國小麥生產安全體現了襄陽作為。
12月27日晚,央視《新聞聯播》稱,2020年我國夏糧增產0.9%,達2856億斤,創歷史新高。
責任編輯:劉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