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襄陽市財政部門積極用好、用足、用活一攬子政策,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堅持“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相結合,持續推進各項財政改革,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圍繞高質量發展做文章,財政收入質量穩步提升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市財政局緊緊抓住中央支持湖北一攬子優惠政策等機遇,堅定不移走優化調整結構之路,著力提高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促進涉地“四稅”減量提質。一年來,稅收占比大幅提高,涉地“四稅”也發生了量減質升的根本性變化,全市地方稅收占比達到78%,同比(69%)提高了9個百分點,扭轉了稅收占比長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局面。
圍繞疫后重振做文章,有效投資持續擴大
市財政局積極抓住窗口期,積極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截至12月25日,全市已發行債券103.78億元,財政撥付率99.62%,單位使用率84.65%,有力支持了207國道襄州至宜城段改建工程、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培養襄陽示范區、東津新區產城融合起步區、東津智能制造產業園、湖北文理學院遷建等53個重點項目快速建設。省分配全市抗疫特別國債29億元,集中用于鄂西北(襄陽)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遷建等89個公共衛生體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目前使用率達67.1%。
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做文章,充分釋放政策“紅利”
一是貼息扶企。通過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專項再貸款貼息、降低地方金融服務收益、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等方式,助力企業節省各類融資成本、擔保費用。二是減租惠企。落實房租“免三減六”(免收3個月租金,再減半征收6個月租金)的國家層面“規定動作”,減免房租9882萬元,惠及企業2659家;同時,創造并落實襄陽市“自選動作”,對承租集體經濟組織生產經營用房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免收租金、對承租市場主體和居民個人房屋且未享受減免租金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租金補貼,全市共發放補貼租金1.88億元,惠及企業6.5萬戶。三是獎勵助企。鼓勵企業博擊資本市場,上市直接融資,安排獎勵資金2000余萬元,支持長源東谷、博亞精工、金鷹重工、超卓航空、荊洪生物等企業上市,打造了資本市場“襄陽板塊”。四是補貼幫企。綜合運用上級補助、市本級補貼等多種方式,幫助企業對沖疫情影響,累計支出達10億元,主要包括:爭取東風公司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6.2億元;安排市公交綜合性補貼1.4億元,解決其受疫情影響產生的一系列經營問題;統籌補助資金1.1億元,支持“與愛同行 惠游湖北 樂在襄陽”活動,重點支持了唐城、古隆中等A級景區免門票補助、旅行社組團獎勵等,與此同時,支持優惠活動再升級,將華僑城、漢江游輪兩家非A級景區也一并納入該活動,給予免門票補貼;投放1000萬元襄陽惠民消費券,激活消費潛力,惠及中心城區181個品牌、800余家門店。
圍繞“六穩”“六保”做文章,民生保障兜牢兜實
市財政部門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用政府的“緊日子”換來老百姓的“好日子”。一般性支出一壓再壓,對1-7月預算執行率低于50%的項目按項目規模的10%進行壓減,合計壓減支出1.8億元。堅持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等“三保”支出在預算安排和庫款調度的優先順序。到2020年底,市財政向市轄區調度資金65.2億元,同比增加23.8億元,沒有發生遲發、少發工資等現象。一年來,籌集各級各類財政資金21億元,用于醫療救治、疫情防控。清算省防控指揮部調配物資及設備1.58億元。按時足額拔付養老、醫保、工傷等各類社保基金54.9億元。落實市直穩崗返還失業保險補貼資金8432萬元,穩定就業崗位25.5萬個。對1.2萬人次高校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1400萬元。及時啟動社會救助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為市區2.3萬低保、特困供養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社會救助資金1.58億元。
圍繞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做文章,財政改革活力有效增強
一是持續優化市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循序漸進,分領域積極推進市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不斷優化轉移支付結構,促進襄州區與主城區一體化發展;持續推進績效管理與預算管理緊密結合,建立以績效目標為導向、以績效評價為手段、以結果運用為保障的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建立健全預算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政策調整等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二是深耕細作“財智服務聯盟”平臺建設,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截至目前,“出口E貸”累計放款1650萬元,企業外貿綜合物流成本降低20%,基礎財稅人工成本節約80%;受財政部委托組織起草的“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數據增信分類標準”,獲得財政部認可,有望成為“國標”。三是深化財政票據領域“放管服”改革。市中心醫院、市一醫院、棗陽一醫院已實現電子票據上線運行,實現了由“群眾跑腿”向“信息跑路”的轉變。三是積極推進社區綜合治理改革,落實財政資金0.9億元,保障了社區工作者薪酬、社區辦公經費、社區業務經費,扎實推進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事業崗位管理試點改革。
(馬善記)
責任編輯:劉洋
請輸入驗證碼